论坛 > 公共交流
[时讯快报]【方舟评论】夯实我们的国家记忆
  • teacher026

身份: 辅导教师
头衔:超级版主
帖子:21304
最后登录:2024-04-20
发表于:2014-07-12 03:26 状态:审核通过

 2014年7月7日,中国有一个罕见的超规格纪念。不是传统的逢五逢十,中国最高领导人却出现在了纪念现场并致辞。一些长期关心中日关系的海外媒体注意到了这次纪念活动的不同寻常,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罕见”一类的形容词。

如果要问,历史上的这一天曾发生过什么?

相信大多数国人瞬间便能让自己的记忆回到77年前,然后脱口而出一段教科书般的回答:1937年7月7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士兵走失为由挑起争端,炮击宛平城,遭到驻守的第二十九军阻击,日本侵华战争由此全面铺开,中国史称“七七”或“卢沟桥”。

这一事件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它在几个重要维度上构建了中国的历史记忆。

这一天,首先指代的是那一场于中国命运攸关的卫国战争。它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制造柳条湖事件进而侵占中国东北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战败投降为止。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卫国战争不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但战争烈度很大,伤亡和损失很大,造成的心理创痛很深。

这一天,还可以用来指代近代以来让中国人倍感屈辱的苦难历程。它从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始,其间1944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到1979年1月中美建交止。它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曾经辉煌的国家历经沉沦、挣扎、抗争与受苦,重新赢得国际社会应有的位置,而“七七”的枪炮声则被视为这个国家在最艰难时世下,忍辱负重努力掌握自己命运绝地反击。

这一天,还可以用来指代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最纠结的双边关系。它至少可以上溯至公元七世纪日本向长安派出的遣隋使、遣唐使,然后,直至眼下中日之间在北京、东京以及世界上任何上演中日争吵的地方。在这个星球上,还有其他任何一对双边关系会比延续了一千四百年的中日关系更跌宕起伏、更令人费解吗?

上述三个维度,注定了7月7日于中国人而言是充满了历史耦合与微妙的日子,而无论如何都绕不开日本、绕不开中日关系,所以,也难怪海外媒体多把此次的不同寻常归咎于当下糟糕的中日关系。

由此延展开来,不同寻常其实不只纪念活动的当天和现场。

稍早的时候,2014年2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两项决定:一是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个决定倒不显突兀,毕竟1951年的政务院、1999年的国务院曾就相同内容先后发文;一是确定12月13日为南京大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刻距离事件发生已经过去77年,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也已经65年。

更加不同寻常的是,2014年7月7日前夕,中国国家档案局在网站上高调公布45名日本战犯原始供状的扫描件;还有,南京大遇难同胞纪念馆在着手进行大死难者遗属登记,这大略是中国官方第一次正式向社会征集大遗属线索。这两个举措更让人心动之处在于,它们是脚踏实地地构建属于现代中国的国家记忆的最确切的证明。

怎样的历史可以成为国家记忆?现代国家演进的历程证明,只有那些足以凝聚起现代国家与公民理念与精神内核,可以在不同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国民之间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历史才可以称之为国家记忆。它们应该是客观与诚实记述:我们这个国家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与生活方式如何抗争、如何奋斗;我们这个国家为了进入世界现代文明国家之林如何求索、如何磨难。它们坚不可摧,不会受到除不可抗力之外的一切因素的干扰,其中当然包括政府更替、领导人好恶、外交关系好坏……甚至还包括时代的变迁,经得起历史以及恶意者哪怕是心怀叵测的恶意。

依据这个标准,七七及整个卫国战争都足以成为构建现代中国的国家记忆。这是一场为了保卫我们国土、人民、文明及生活方式的卫国战争。这是一场为了自主选择发展道路以自主进入世界现代文明国家之林的卫国战争。

但是,大半个世纪已过去了,包括历史当事人在内的“活历史”正在快速消失。为了抢救与保卫国家记忆,我们热切期盼官方公开历史资料、公开征集证据,动用国家力量拯救我们相关国家记忆的最后一搏,毕竟留给我们的时间实在不多了。此时此刻,我们更希望国人能够在这场拯救国家记忆的行动中充分动员起来,夯实我们的国家记忆需要民众的整体参与。